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发布 "油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 专利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0 发布时间:2025-04-11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于 2024 年 12 月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油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 专利(公开号 CN119781498A),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运维进入智能化新阶段。该系统以站场、远控阀室为中继节点,通过无人机机群、机库群与监控中心的协同联动,实现管道巡检的全覆盖、全时段、全智能。


核心架构解析:

无人机机群: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气体传感器等设备,可执行管道本体检测、第三方施工监测、泄漏预警等任务。单机续航能力达 45 分钟,覆盖半径 20 公里。

无人机机库群:部署于管道沿线的站场和阀室,具备自动充电、电池更换、设备维护功能。机库间距根据相邻站点间距动态调整,确保无人机 "蛙跳式" 接力巡检。

监控中心:基于 AI 算法对无人机回传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管道异常(如腐蚀、占压、泄漏),并通过 GIS 系统生成风险热力图。支持多机任务调度、应急响应指令下发。

技术创新点

中继通信网络:利用站场和阀室的 5G / 卫星通信设备,构建覆盖管道全线的通信中继网络,解决传统无人机通信距离受限问题。

多机协同算法:采用分布式任务分配策略,多台无人机可自主规划巡检路径,避免重复巡检或盲区遗漏。

边缘计算能力:机库内置边缘计算节点,对无人机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压力,提升响应速度。


二、应用场景:破解行业痛点

该系统针对油气管道运维的三大核心难题,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

1. 复杂地理环境下的巡检难题

案例:中俄东线管道穿越大兴安岭冻土区,传统人工巡检需徒步穿越无人区,耗时费力。无人机系统可在 - 40℃低温环境下自动起降,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冻土位移对管道的影响。

数据对比:单台无人机每日可覆盖 100 公里管道,效率是人工巡检的 20 倍。


2. 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

技术手段:无人机搭载 AI 视觉识别系统,可实时监测管道周边 500 米范围内的施工机械、车辆活动。当检测到挖掘机进入安全距离时,系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向施工方发送警示信息。

实战效果:在金坛储气库试点中,系统 3 个月内识别第三方施工 12 起,处置效率提升 80%。


3.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应急机制:当管道发生泄漏时,系统自动启动 "三级响应":最近的无人机机库释放无人机进行现场勘察,监控中心联动周边站场关闭阀门,同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推送泄漏位置、影响范围等数据。

响应时间:从泄漏发生到现场处置指令下达,耗时不足 5 分钟,较传统流程缩短 70%。


三、产业价值:重塑能源基础设施运维生态

该系统的推广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降本增效

人力成本:以 1000 公里管道为例,传统巡检需配备 50 名巡检员,年成本约 500 万元。无人机系统可减少 80% 人力需求,年节约成本 400 万元。

设备维护:机库的自动维护功能使无人机故障率降低 60%,单次维护成本从 2000 元降至 500 元。


2. 安全提升

事故预防:通过 AI 预警系统,可提前 72 小时发现管道腐蚀、占压等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人员安全:减少巡检人员进入高风险区域(如山区、水域),年均降低工伤事故率 50%。


3. 绿色低碳

能源节约:无人机采用氢燃料电池,相比传统直升机巡检,每公里能耗降低 90%。

碳排放:以 1000 公里管道为例,年减少碳排放约 200 吨,相当于种植 1.1 万棵树。


四、行业影响:引领智慧管网发展方向

该专利的落地实施,将推动油气行业进入 "空天地一体化" 运维新时代:

1. 技术标准制定

国家管网集团正联合华为、大疆等企业,制定《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技术规范》,涵盖设备选型、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等标准。

该规范将成为全球首个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行业标准,提升我国在能源技术领域的话语权。

2. 生态合作拓展

硬件层面:与航天科工合作开发新型无人机,续航能力提升至 120 分钟,可搭载激光甲烷检测仪。

软件层面:与百度智能云共建 AI 算法平台,集成 100 + 种管道缺陷识别模型。

3. 国际市场拓展

该系统已在中缅油气管道开展试点,计划向中亚、东南亚等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输出技术。

预计到 2025 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将达 30%,成为国家管网集团新的增长点。


五、未来展望:构建数字孪生管网

国家管网集团正以该专利为基础,推进 "数字孪生管网" 建设:

三维建模:通过倾斜摄影技术,构建管道沿线 1:1 数字模型,实现管道本体、周边环境的全要素数字化映射。

实时仿真:将无人机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数字模型融合,模拟管道运行状态,预测潜在风险。

智能决策:基于数字孪生模型,开发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管道压力、流量的动态优化。

该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无人巡检、有人值守" 的智慧运维模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结语

国家管网集团的 "油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典范,更是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的完善、5G-A 通信技术的普及,该系统将在油气、电力、交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全球能源基础设施运维提供 "中国方案"。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