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突破微震监测技术瓶颈 无人机集群赋能矿井安全智能化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0 发布时间:2025-04-11

一、技术革新:无人机集群重构微震信号采集范式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期申请的 “无人机辅助下的微震信号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专利(公开号 CN 119781029 A),标志着我国矿山安全监测领域迎来重大技术突破。该技术通过构建无人机集群协同作业体系,实现了微震信号采集的动态靶向定位与三维立体覆盖,较传统方法在时效性、准确性和经济性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核心技术路径:

智能区域识别:系统首先通过初始微震波检测器集合获取目标区域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信号强度异常的候选区域,例如水力压裂作业中顶板裂缝扩展带、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区等。

无人机集群协同:基于候选区域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划无人机集群的飞行路径,实现多机协作覆盖。每架无人机搭载高精度微震传感器,可在复杂地形(如采空区、高陡边坡)快速部署,形成移动监测网络。

数据融合处理:采集的微震信号通过 5G 或卫星通信实时回传至地面服务器,结合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多源数据融合,生成目标区域的高精度微震信号集。该技术可将信号采集效率提升 3-5 倍,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


二、行业痛点:传统监测技术的三大瓶颈

当前矿山微震监测主要依赖固定传感器网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部署效率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传感器需人工逐点安装,单次监测周期长达数周,无法满足实时预警需求。

覆盖盲区多:固定传感器受地形限制,难以覆盖深部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等危险区域,导致信号采集存在 “信息孤岛”。

成本高昂:传统方法需建设专用基站和通信线路,单套系统初期投入超千万元,运维成本居高不下。


三、技术优势:无人机集群的四大突破

时效性提升:无人机可在 15 分钟内完成千米级区域的监测部署,实时回传数据,实现微震事件的秒级响应。

准确性增强:通过动态调整传感器位置,消除地形干扰,信号信噪比提升 40% 以上,有效降低误报率。

经济性优化:无需建设固定基站,单项目成本降低 60%,尤其适用于中小矿山和临时监测场景。

安全性升级:无人机替代人工进入高风险区域,避免人员伤亡,同时支持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


四、应用场景:从矿山到地质灾害的全域覆盖

该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矿井动力灾害预警:在煤层顶板水力压裂作业中,无人机可实时追踪裂缝扩展路径,为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地下工程稳定性监测:针对隧道岩爆、硐室坍塌等风险,无人机集群可构建三维监测网络,实现隐患早期识别。

地质灾害防控:在滑坡、泥石流等场景,无人机通过高密度信号采集,辅助建立灾害演化模型,提升预警精度。


五、行业影响: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里程碑

该技术的突破对矿业安全和智能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推动标准升级:中煤科工此前研发的 “煤矿微震 - 矿震一体化检测技术” 已纳入国家标准,此次无人机技术将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

加速产业转型:据行业分析,2025 年全球微震监测市场规模将突破 50 亿美元,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将重构市场格局。

引领国际竞争:该技术打破了加拿大 ESG、美国 MicroSeismic 等企业的垄断,推动我国矿山安全装备走向全球。


六、未来展望:无人机 + AI 的深度融合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研发方向:

AI 驱动的自主决策: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无人机集群的智能路径规划与信号分析,减少人工干预。

多模态数据融合:整合无人机影像、激光雷达与微震信号,构建矿山三维动态模型,提升灾害预测能力。

国产化装备升级:研发防爆型无人机与低功耗传感器,适应井下复杂环境,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

结语: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的无人机辅助微震信号采集技术,不仅是矿山安全监测的一次技术革命,更是我国矿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我国矿山安全水平将迈入全球领先行列,为深地资源开发和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