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丰泽科技斩获无人机螺旋桨快拆专利 开启行业效率革命新篇章
- 山西煤田地质物探测绘院斩获无人机倾斜摄影专利 开启矿山测绘智能化新征程
- 成都创新桥梁检测模式:无人机与无人船协同作战,效率提升超 50%
- 民用无人机企业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证哪家好?如何选择?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北约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防空演习 聚焦自杀式无人机防御新挑战
2025 年 3 月 16 日至 26 日,北约在荷兰 Vredepeel 军事基地举行代号为 "光风车" 的联合防空演习,15 个成员国首次以 "全实战化" 标准模拟应对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使用的无人机战术。此次演习不仅纳入瑞典、芬兰两个新成员,更通过整合德国 IRIS-T SLM 中程防空系统、挪威 NASAMS 防空导弹等尖端装备,标志着北约防空体系正加速向智能化、协同化方向转型。
实战场景重构:乌克兰战场经验转化为训练模块
演习总指挥彼得・吉伦将军在开幕式上强调,俄军在乌克兰使用的 "天竺葵 - 2" 自杀式无人机集群战术,已成为北约防空体系重点研究对象。此次演习特别设置 "低空慢速目标拦截" 科目,通过模拟无人机蜂群突袭、航路规划规避等实战场景,检验多国部队协同预警与分层拦截能力。
匈牙利 205th 防空导弹团指挥官透露,参演部队首次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植入乌克兰战场数据,包括无人机电磁特征库、典型攻击航线等。多国联合指挥中心需在 15 秒内完成目标识别、威胁评估与拦截分配,较 2023 年同类演习响应速度提升 40%。
技术突破:多域协同构建防空网络
此次演习首次实现德国 IRIS-T SLM 与挪威 NASAMS 系统的深度互操作。通过北约战术数据链(Link-22),IRIS-T SLM 的 40 公里中程拦截能力与 NASAMS 的 12 公里末端防御形成互补,在荷兰空域构建起 "高低搭配" 的立体防御网。测试数据显示,联合系统对多方向来袭无人机的拦截成功率达 92%,较单一系统提升 27 个百分点。
瑞典 "鹰狮" 战斗机与芬兰 "爱国者" 导弹系统的协同作战成为亮点。前者通过电子战吊舱实施电磁干扰,后者利用相控阵雷达进行火控引导,成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击落模拟巡航导弹的靶机。这种 "空 - 地协同" 模式被北约称为 "下一代防空体系的雏形"。
战略威慑:北欧防线强化与联盟凝聚力
瑞典、芬兰的首次参演被视为北约东扩的重要里程碑。两国在波罗的海空域部署的 "长颈鹿" 雷达与北约预警机形成数据共享,使该区域的低空探测盲区减少 65%。演习期间,北约还在波兰边境增设 4 个机动防空单元,与罗马尼亚的 "宙斯盾" 系统形成犄角之势。
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在观摩演习后表示,此次联合行动验证了 "欧洲防空一体化" 的可行性。未来将加速推进 "天空盾牌" 计划,通过部署 300 套新型防空系统,在 2030 年前实现北约成员国领空的无缝防御覆盖。
未来展望:智能化对抗重塑战场规则
演习暴露出的技术短板同样值得关注。尽管多国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但不同指挥体系的兼容性仍存在延迟问题。例如,法国 "西北风" 导弹与美国 "萨德" 系统的协同响应时间长达 8 秒,远超实战需求。为此,北约计划投入 120 亿欧元开发 "雅典娜" 智能防空云平台,通过 AI 算法实现全空域威胁自动分配。
军事专家指出,此次演习标志着北约防空战略从 "被动拦截" 转向 "主动博弈"。随着俄乌冲突持续,无人机攻防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核心内容。北约通过 "光风车" 演习积累的经验,或将为全球反无人机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范式。
-
2025-03-04大疆创新发布第三代无人值守作业系统大疆机场 3
-
2025-04-05航天海鹰发布大尺寸无人机装配新专利: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的 “空中手术刀”
-
2025-03-19乌克兰远程无人机突破 3000 公里航程:技术革命重塑欧亚大陆安全格局
-
2025-03-27旭日蓝天发布 AI 视觉精准降落系统 突破无人机自主作业最后一公里难题
-
2025-04-16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斩获 5KW 发电机安装专利
-
2025-03-313分钟极速下山!贵州顺丰无人机开辟春茶运输 “空中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