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俄乌冲突升级: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乌多地工业设施遭重创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5 发布时间:2025-03-28

2025 年 3 月 25 日夜间至 26 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自 2022 年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攻势,累计发射 117 架攻击型无人机,重点打击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工业区。尽管乌防空系统成功拦截 56 架,但苏梅、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州的关键基础设施仍遭严重破坏,克里沃伊罗格市一栋办公大楼在袭击中被摧毁。


饱和攻击直击工业心脏

此次袭击由俄军从罗斯托夫州、库尔斯克州、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及克里米亚四地同时发起,无人机群分批次对乌克兰全境实施覆盖。乌空军通报显示,俄军首次采用多方向、多高度的立体攻击模式,试图突破乌军防空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工业重镇克里沃伊罗格成为重灾区,一栋九层办公大楼在无人机残骸引发的火灾中坍塌,周边三家仓储设施及一家制造企业被夷为平地。尼科波尔市两座居民楼因无人机碎片袭击出现结构性损伤,约 200 名居民被迫紧急撤离。

苏梅州阿赫特尔卡市的电力系统遭精准打击,导致全市 80% 区域断电超过 12 小时。该市一家农机制造企业的厂房被直接命中,生产线完全瘫痪。乌能源部官员透露,此次袭击导致乌克兰南部电网出现局部过载,敖德萨和扎波罗热地区的电力供应被迫实施紧急限电措施。


防空博弈凸显技术代差

乌防空部队采用 “分层拦截 + 电子干扰” 战术,在基辅、哈尔科夫等重点城市上空构建多层防御网。数据显示,乌军部署的 “天空 - M” 中程防空系统与 “山毛榉 - M3” 导弹协同作战,在 6000 米高空拦截 32 架来袭无人机,而 “毒刺” 便携式导弹则在低空补防击落 18 架。但俄方新型无人机通过集群化编组和航路规划,仍有部分突破防线。军事专家指出,俄军此次使用的改进型 “天竺葵 - 2” 无人机航程提升至 2000 公里,且配备抗干扰导航系统,给乌军防御带来新挑战。

克里米亚方向的战斗尤为激烈。乌军在刻赤海峡部署的 “海王星” 岸基反舰导弹系统与 S-300 防空导弹协同,成功击落 14 架试图袭击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无人机。但俄军通过电子战压制,导致乌军多部雷达出现短暂瘫痪,致使两架无人机突防至港口外围,损毁一座燃料库。


地缘博弈进入新阶段

此次袭击正值俄乌战场态势胶着期。俄军近期在巴赫穆特方向的推进受挫后,转而通过远程打击削弱乌克兰工业潜力。乌总统泽连斯基在袭击后召开紧急会议,指控俄方 “系统性摧毁民用基础设施”,并警告称这是 “冬季能源战的预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随即宣布,将加快向乌克兰提供 “爱国者” 防空系统升级套件,并在波兰增派 4 个战斗群,部署 F-35 隐身战机执行前沿巡逻。

俄罗斯则指控乌克兰当天对克里米亚和布良斯克州发动无人机袭击,导致两地能源设施受损。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强调,俄方行动是对乌方 “恐怖袭击” 的必要回应。值得注意的是,俄军此次袭击规模远超去年冬季的能源战,无人机发射量是 2024 年同期的 3 倍,显示其已构建起成熟的无人机量产与投送体系。


技术革新重塑战场规则

此次冲突再次凸显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价值。俄军通过 “蜂群战术” 与精确打击结合,将无人机从侦察工具升级为战略威慑力量。而乌军则展现出灵活的防御创新:在基辅部署的 “反无人机激光炮台” 成功击落 9 架来袭目标,其配备的 AI 火控系统可在 0.5 秒内完成目标识别与打击。这种攻防对抗正推动战场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加速演进。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袭击可能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 “消耗战 2.0” 阶段。双方在无人机领域的投入持续加码,俄罗斯 2025 年无人机产能预计突破 3 万架,乌克兰则计划通过北约技术援助建立自主生产线。随着冬季临近,能源基础设施的攻防战将更加激烈,而无人机的角色将从战术支援转向战略博弈的核心工具。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