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光明科学城构建低空经济创新生态 深圳无人机专利领跑全国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8 发布时间:2025-03-22

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版图上,光明科学城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的深度融合。2024 年,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产学研基地等创新载体的相继落户,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在航路气象感知、飞行器稳定性测试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关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深圳无人机产业的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全年相关专利授权量达 1.2 万件,占全国总量的 23%,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创新载体集聚 构建产学研协同生态

作为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最密集的区域,光明科学城通过 "高校院所 + 装置设施 + 园区 + 产业 + 金融 + 人才" 六位一体模式,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聚焦航空气象大数据分析,开发的高精度气象预测模型可提前 72 小时预警复杂天气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产学研基地则依托风洞测试平台,突破飞行器气动设计关键技术,使无人机抗风等级提升至 12 级。这些创新载体的落地,与光明科学城已有的鹏城云脑 Ⅲ、超算二期等算力设施形成协同效应,为低空经济核心技术研发提供了硬件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光明科学城新设立的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研究院,正构建 "研发 - 中试 - 制造 - 应用" 全链条创新生态。研究院联合大疆、天鹰兄弟等龙头企业,在智能避障、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形成专利池,已累计申请相关专利 437 项。通过 "楼上楼下" 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光明科学城吸引了 117 家合成生物、人工智能领域初创企业,其中 80% 的新增无人机企业选择落户于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专利技术突破 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 年深圳无人机专利授权量突破 1.2 万件,其中国际 PCT 专利占比达 18%,涵盖飞行控制、动力系统、复合材料等核心领域。光明科学城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装置等大科学设施,在无人机轻量化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使无人机载重能力提升 40%。数据显示,光明区集聚的贝特瑞、欣旺达等新材料企业,已形成 1200 亿元产业集群,为无人机制造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在智能控制领域,多翼创新研发的可配置标志降落技术通过工业级认证,实现复杂场景下 ±0.15 米的精准降落,相关专利被纳入国家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深圳天鹰兄弟则凭借 72 项授权专利,构建起覆盖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的智能避障技术矩阵,其研发的 "区域边界自动识别与避障装置" 在电力巡检中避障成功率达 99.87%。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无人机作业效率,更推动深圳占据全球工业级无人机市场 55% 的份额。


三、政策赋能产业 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

深圳正加速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布局,计划 2025 年建成 1000 个起降平台,开放 75% 的适飞空域。光明科学城作为重要承载区,通过百亿级科学城母基金、50 亿元科创母基金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2024 年,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15%,其中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贡献率达 28%。在应急救援领域,氢电混动无人机续航里程突破 300 公里,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跨区域快速响应。


随着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深圳已启动 18 项行业标准编制,涵盖无人机适航认证、空域管理等领域。光明科学城参与制定的《民用无人机复杂环境飞行技术规范》,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提供 "中国方案"。目前,深圳低空经济企业已形成从芯片设计、传感器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大疆、顺丰等龙头企业正携手科研机构,探索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配送等新场景。


四、未来展望:从技术高地到产业标杆

光明科学城的创新实践,正引领深圳从 "无人机制造中心" 向 "技术创新策源地" 转型。通过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深圳有望在 2027 年形成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随着合成生物、脑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突破,无人机将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迭代升级,为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等领域提供新解决方案。这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低空革命,不仅重塑城市运行方式,更将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贡献 "深圳智慧"。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