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韩国海洋大学混合水下通信网络与自主无人机示范项目入选釜山智慧城市计划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0 发布时间:2025-05-14

5 月 13 日,韩国海洋大学宣布其 “混合水下通信网络开发及自主水下无人机示范项目” 成功入选釜山 IT 产业振兴院 2025 智慧城市专项计划。该项目将在釜山东三区海域构建覆盖 5 平方公里的水下通信网络,并测试自主水下无人机(AUV)的任务执行能力,为智慧海洋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是韩国首次在开放海域进行大规模水下通信网络与无人机协同测试,标志着东北亚地区海洋科技应用进入新阶段。


技术突破:混合通信网络破解水下 “信息孤岛”

该项目创新性地融合水声通信与蓝绿光通信技术,构建多层次水下通信体系:

水声通信骨干网:采用时间反转处理(TRP)技术,通过 16 元垂直阵列实现 60 公里超远距离通信,传输速率达 20kb/s,抗多径干扰能力提升 40%。该技术已在韩国东海岸 BLAC 18 实验中验证,可满足海底传感器节点间的长距离数据传输需求。

蓝绿光通信局域子网:部署基于激光二极管(LD)和发光二极管(LED)的混合光通信设备,在水质较好的区域实现 150 米距离内 25Mb/s 的高速数据传输,支持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该技术采用 “大角度发射 — 宽视场接收” 设计,无需严格对准即可建立通信链路,适用于无人机与基站间的动态数据交互。

光纤拉远扩展层:通过海底光缆将声波通信信号等效拉远,解决传统声学通信衰减半径受限的问题。当无人机超出声呐覆盖范围时,可通过光纤中继节点实现超视距通信,理论上可将通信距离延长至 100 公里以上。


装备创新:自主水下无人机实现智能化作业

项目测试的自主水下无人机(AUV)集成多项先进技术:

多模态导航系统:融合多普勒速度计(DVL)、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声学定位技术,在无 GPS 信号的深海环境中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搭载的双目视觉系统可识别 10 米范围内的障碍物,并通过 AI 算法规划避障路径。

模块化任务载荷:支持快速更换声呐、水质传感器、机械臂等设备,可执行海底地形测绘、海洋环境监测、水下设施巡检等任务。在模拟测试中,无人机成功完成 300 米水深的管道裂缝检测,检测精度达 0.5 毫米。

能源管理优化: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混合供电方案,续航时间达 24 小时,较传统 AUV 提升 3 倍。能量回收系统可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进一步延长作业时间。


场景落地:构建海洋数字孪生基础设施

项目选择釜山东三区海域作为示范区域,因其兼具复杂海洋环境与密集海洋活动的特点:

环境监测网络:部署 50 个海底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水温、盐度、溶解氧等参数,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岸上控制中心。该网络可提前预警赤潮等生态灾害,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港口智能管理:无人机定期巡检港口水下设施,利用搭载的侧扫声呐和 3D 成像技术,快速识别船舶锚地异常、海底电缆破损等问题。测试数据显示,无人机巡检效率较传统人工潜水提升 10 倍以上。

应急救援体系:构建 “岸基指挥中心 — 中继浮标 —AUV 集群” 三级应急响应网络。当发生海上事故时,无人机可在 10 分钟内抵达现场,通过蓝绿光通信回传高清视频,为救援决策提供实时信息。


产业赋能:打造东北亚海洋科技高地

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效应:

技术标准输出:韩国海洋大学计划将混合通信网络技术纳入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推动韩国在水下通信领域的话语权。目前,已有 LIG Nex1、韩国海洋设备研究所等 12 家机构参与技术研发。

产业链协同发展:项目带动釜山地区形成 “芯片设计 — 装备制造 — 系统集成” 的完整产业链。例如,韩国半导体公司开发的低功耗水声通信芯片,可将通信设备能耗降低 50%;本地企业生产的耐腐蚀光纤,已通过深海环境测试。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