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水质监测:实现“分钟级”采样 不怕大风天气 无人机守护市民“杯中清水”
- 山东吉和测绘发布新型测绘装置专利:重构无人机测绘稳定性技术范式
- 安徽铁塔联合发布《低空 + 无人机应用场景白皮书》:构建低空经济发展新范式
- 宝坻搭建低空安全新生态:“净空 2025” 展洽会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两项国家标准发布:无人机遥感测绘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2025 年 4 月 25 日,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主编的《GB/T 45522-2025 无人机遥感测绘注册规范》和《GB/T 45631-2025 无人机遥感测绘飞行管理信息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无人机测绘领域首次建立系统性的注册与飞行管理标准体系,标志着该行业从技术探索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标准制定背景:破解低空经济发展瓶颈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需求激增。然而,空机重量≤116kg、起飞全重≤150kg的民用无人机普遍存在 “低、慢、小” 特性,其非金属材料构造导致传统雷达难以有效识别,形成监管盲区。与此同时,无人机飞行需求与空域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建立统一的资源注册与飞行管理规范。
中测新图作为中国测绘学会无人机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联合行业内 12 家单位,历经 “十二五” 至 “十四五” 三个五年计划的技术攻关,在无人机监管领域已发布 1 项国际标准、2 项国家标准和 1 项团体标准。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正是对前期技术成果的系统整合与标准化输出。
二、核心内容解析: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
(一)资源注册规范:建立全国统一数据库
《GB/T 45522-2025》创新性地提出三级注册机制:
系统资源注册:要求无人机制造商在产品出厂前完成唯一识别码(UIN)注册,包含无人机型号、传感器参数、通信协议等基础信息,形成全国无人机遥感系统资源库。
任务注册:测绘单位需在开展作业前通过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 提交任务类型(如地形测绘、管线巡检)、作业区域、数据用途等信息,实现任务全流程可追溯。
飞行计划注册:细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要求,明确飞行高度、速度、航线等参数的填报规则,并与空域管理系统实时对接,自动规避禁飞区。
(二)飞行管理信息要求:实现动态精准监管
《GB/T 45631-2025》针对无人机飞行数据传输提出三层架构规范:
数据内容标准化:强制要求实时传输飞行状态(经纬度、高度、速度)、传感器工作参数(如相机曝光时间、激光雷达扫描频率)、应急响应信息(如电池电量阈值、故障代码)等 3 大类 28 项数据。
传输协议统一化:兼容北斗短报文、4G/5G、卫星通信等多链路通信,规定数据加密算法(AES-256)和校验机制,确保传输可靠性≥99.99%。
监管平台接口开放化:要求无人机制造商预留标准化 API 接口,支持与国家低空经济监管平台、地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无缝对接。
三、技术突破:融合北斗与 AI 的监管创新
(一)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
标准首次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功能纳入飞行管理体系,解决了传统通信链路在偏远地区易中断的问题。例如,在久马高速(海拔 3000-4000 米)等复杂环境中,无人机可通过北斗短报文实时回传飞行数据,确保监管连续性。
(二)AI 辅助风险评估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飞行数据进行训练,系统可自动识别高风险行为(如超视距飞行、频繁变更航线),并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在中测新图开发的 “空天地” 一体监测系统中,该技术已实现对电网巡检、边坡监测等场景的风险识别准确率达 92%。
(三)三维地理信息融合
标准要求飞行管理信息需与三维实景模型深度融合。例如,在长沙高新区城乡规划项目中,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生成的三维模型,可直观展示飞行航线与建筑物、高压线等障碍物的空间关系,辅助规划者优化作业方案。
四、行业影响:重塑测绘产业生态
(一)提升数据质量与安全性
标准实施后,测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将显著提升。以电网巡检为例,中测新图的旋翼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采用标准化航线规划,单塔任务规划效率达 3-15 分钟 / 基,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 4.5 倍,同时通过全局安全检查技术将飞行事故率降低 80%。
(二)降低合规成本
统一的注册与飞行管理规则将减少企业重复申报负担。据测算,采用标准化流程后,资质办理时间可从 45-60 个工作日压缩至 20 个工作日,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审批时限同步。
(三)推动产业链协同
标准的实施将带动无人机制造商、通信设备商、数据服务商的协同创新。例如,大疆等企业已针对标准要求升级了无人机固件,支持实时传输符合 GB/T 45631-2025 格式的数据;中国移动则推出 “低空通信专网” 解决方案,为测绘单位提供定制化通信服务。
五、国际视野:中国标准引领全球
中测新图在无人机监管领域的标准化实践已获得国际认可。其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EEE Std 1937.3™-2024》,将北斗短报文技术纳入全球无人机飞行数据传输规范,打破了欧美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目前,该标准已吸引英特尔、国家电网等国际机构参与,推动中国技术方案在 “一带一路” 国家的应用。
六、实施路径与挑战
(一)过渡期准备
测绘单位需在 2025 年 8 月 1 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设备升级:确保无人机硬件支持标准要求的数据传输协议,如大疆 M30 等新型号已预装相关模块。
人员培训:操作人员需同时持有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和环境监测上岗证(适用于生态监测场景)。
系统对接:通过 UOM 平台完成资源注册,并与地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数据接口。
(二)未来发展方向
标准动态更新:计划在 2026 年修订标准,增加对氢燃料电池无人机、集群作业等新技术的规范。
国际互认机制:推动 GB/T 45522 与 ISO 12643-4 等国际标准的互认,助力中国测绘企业参与全球竞争。
数据价值挖掘:探索飞行数据在保险定价、空域优化等领域的增值应用,如基于飞行轨迹的无人机责任险差异化费率模型。
结语
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无人机遥感测绘正式迈入 “有标可依、精准监管” 的新时代。中测新图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不仅破解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难题,更为全球智慧测绘提供了 “中国方案”。随着标准的全面实施,无人机测绘将在自然资源调查、城市更新、生态保护等领域释放更大价值,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从黄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国内试点到国际推广,中国正以标准化为纽带,绘制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
2025-04-05北京小逗点智能科技发布无人机降落固定平台专利:为低空经济安全 “加码”
-
2025-05-17山东吉和测绘发布新型测绘装置专利:重构无人机测绘稳定性技术范式
-
2025-03-262025射阳低空经济产业招商推介会举行
-
2025-03-23陕西瑞格机械创新无人机减震技术 可调式支撑架延长设备寿命
-
2025-05-17宝坻搭建低空安全新生态:“净空 2025” 展洽会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
2025-04-06北京奥音贝科技突破声学探测技术瓶颈 超指向性波束形成专利重构无人机安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