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知识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申请不予受理的常见原因与解决策略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3 发布时间:2025-04-15

无人驾驶航空器(无人机)飞行活动的申请被驳回是许多操作者可能面临的难题。无论是因材料缺失、空域限制还是资质不符,申请被拒不仅延误项目进度,还可能带来法律风险。本文结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及民航部门规定,系统梳理申请被拒的常见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操作者高效应对问题。


一、申请被拒的常见原因分析

1. 材料不完整或格式错误

典型表现:

未提供无人机适航证明或驾驶员执照;

飞行计划书缺少时间、坐标、高度等关键信息;

第三方责任险保单过期或保额不足。

法规依据: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飞行计划需明确飞行目的、区域、高度及应急措施。


2. 空域冲突或禁飞限制

典型场景:

申请区域涉及军事禁区、机场净空区;

飞行高度超过120米且未提前向军方报备;

地方政府临时划设禁飞区(如大型活动、重要会议期间)。


3. 资质不符或超范围经营

典型案例:

使用未通过适航认证的改装无人机;

驾驶员未持有民航局认可的执照(如AOPA、UTC证书);

企业未取得特定业务资质(如测绘资质、影视航拍许可)。


4. 安全风险评估不足

常见问题:

未提交应急预案或风险评估报告(尤其在人口密集区飞行);

未说明避让有人驾驶航空器的具体措施。


二、针对性解决方案

1. 材料问题:补齐资料,规范申报

操作步骤:

登录民航局UOM系统,下载《飞行计划填报指南》,按模板完善飞行任务书;

检查适航证明有效期(需符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审定程序》);

更新第三方责任险保单(建议保额≥100万元)。

提示:可委托专业代理机构协助整理材料,避免细节疏漏。


2. 空域冲突:调整计划或重新申请

应对策略:

查询空域状态:通过UOM系统或“中国民航局官网”实时查看禁飞区地图;

修改飞行参数:

降低飞行高度至120米以下;

避开敏感区域(如军事设施、政府机关);

申请特殊许可:若任务必须进入管制空域,需单独向战区空军航管部门提交书面说明(附任务必要性证明)。


3. 资质缺失:快速补办或调整运营模式

解决路径:

个人资质:驾驶员可通过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并考取无人机执照(周期约20天);

企业资质:

测绘业务:向省级自然资源厅申请测绘资质(需配备2名以上测绘工程师);

航拍业务:向当地广电部门备案,景区拍摄需额外取得景区管理方许可。

替代方案: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合作,以分包形式完成飞行任务。


4. 安全风险:完善管理流程

整改建议:

制定《飞行安全手册》,明确避障规则、紧急迫降流程;

使用具备ADS-B功能的无人机,实时监控航空器动态;

在申请材料中附上专业机构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如涉及高层建筑、人群聚集区)。


三、申请被拒后的应急沟通渠道

联系审批部门:

通过UOM系统查询驳回原因,或致电当地民航监管局(如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咨询细节。

申诉与复议:

若认为驳回理由不充分,可向民航局或战区空军航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诉(附证明材料)。

利用地方协调机制:

部分城市设立“空域管理联合办公室”(如太原市空管委),可协调军民航联合审批争议性申请。


四、预防申请被拒的合规建议

建立预审机制:

企业内部设立合规岗位,对照《无人机飞行申请检查清单》逐项核验材料。

动态关注政策:

订阅民航局、地方空管委的官方通知,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申请失效。

技术辅助工具:

使用大疆“GEO Zones”等电子围栏系统,预判飞行区域合法性。


结语

无人机飞行申请被拒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并采取合规整改措施。操作者需树立“安全为先、规则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官方平台和技术工具规避风险。随着我国空域管理体系的完善,只有主动适应监管要求的企业和个人,才能在无人机行业的长远发展中抢占先机。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