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知识

无人机飞行活动申请审批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2 发布时间:2025-04-15

近年来,无人机在航拍、物流、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因其飞行活动可能涉及空域安全、公共安全及隐私保护等问题,各国均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法规。我国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无人机飞行活动的审批权限和操作规范。本文将从法律依据、审批主体、申请流程和特殊场景要求等方面,系统解析无人机飞行活动的审批权限规定。


一、法律依据与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及《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法规,无人机飞行活动需遵循以下原则:

分类管理:按无人机类型(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及用途(民用、军用、警用)划分管理等级。

空域分层:将空域划分为管制空域、适飞空域和特殊区域,不同空域对应不同的审批要求。

责任主体明确:飞行活动的组织者、驾驶员及无人机所有者均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审批权限的划分主体

无人机飞行活动的审批权限由军方、民航部门、地方政府三方协同管理,具体分工如下:

1. 军方:空域使用主导权

管制空域(如军事禁区、边境地区、重要目标周边):需向战区空军航管部门申请飞行许可。

飞行高度超过120米:无论是否在适飞空域,均需向军方报备。


2. 民航部门:适航认证与经营性活动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负责全国无人机适航认证、驾驶员资质审核及经营性活动许可。

地区管理局(如华北地区管理局):审批辖区内无人机飞行计划等。


3. 地方政府与公安部门:公共安全监管

公安机关:对在人员密集区(如城市公园、商业区)、大型活动场所等敏感区域飞行进行审批。

地方政府空管委:协调辖区内的空域使用,发布禁飞区公告(如景区、政府机关周边)。


三、飞行活动审批流程

根据飞行场景和无人机类型,审批流程可分为以下两类:

1. 适飞空域

适用条件:飞行高度≤120米,且不在管制空域或禁飞区;非夜间飞行,且未搭载危险物品。

操作要求:

实名登记无人机并粘贴二维码;

飞行前通过UOM系统报备飞行计划。


2. 管制空域或特殊任务

申请主体:无人机运营企业。

申请材料:

飞行任务书(含时间、地点、高度、目的);

无人机适航证明和驾驶员执照;

应急预案与第三方责任险保单。

审批流程:

线上申请:通过UOM系统提交飞行计划;

多部门联审:系统自动分发给军方、民航和地方公安部门联合审批;

批复时限:通常需提前7个工作日提交,紧急任务可缩短至24小时。


四、特殊场景的额外审批要求

1. 城市人口密集区

需向当地公安部门申请,提供飞行安全评估报告。

2. 机场周边

机场净空保护区(半径50公里)内飞行,需经民航地区管理局和机场管理机构双重审批。

3. 跨境或边境飞行

需向国家空管委和边防管理部门申报,严禁擅自越境。

4. 大型活动保障

如运动会、演唱会期间,地方政府可能临时划设禁飞区,需动态关注公告。


五、违规飞行后果与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未经审批在管制空域飞行,可处1万~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执照。

刑事责任:若危害公共安全或泄露国家机密,可依据《刑法》追究责任。

民事赔偿:飞行事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需承担全额赔偿责任。


结语

无人机飞行活动的审批权限规定是国家空域安全与行业发展平衡的重要保障。操作者需严格遵循“分类管理、分层报批”的原则,充分了解不同场景下的审批主体与流程。随着法规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无人机行业将在合规框架下释放更大潜力。建议从业者严格遵守政策规定,确保飞行活动合法、安全、高效。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