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知识

都2025年了,还有人以为航拍摄影无人机可以不办证乱飞?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2 发布时间:2025-03-23

    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航拍已成为大众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然而,"无需办证"" 随便飞 "的误解仍广泛存在。本文结合最新法规与典型案例,深入解析无人机航拍摄影的合规要求,揭示" 乱飞 " 背后的法律风险与安全隐患。


一、民用无人机运营合格证:商业航拍的准入门槛

根据 2024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使用微型无人机(≤0.25kg)进行非商业活动无需运营资质,但从事商业航拍的企业必须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该证书由民航部门颁发,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驾驶员资质及设备保障能力。例如,某测绘公司因未取得运营合格证擅自承接航拍项目,被依法处罚并列入行业黑名单。

关键合规要点:

企业需完成工商注册,经营范围包含 "无人机服务";

配备持有 CAAC 执照的驾驶员及保险保障;

通过民航局 UOM 系统提交飞行计划与安全预案。


二、实名登记与飞行报备:空域管理的核心要求

1. 实名登记

所有无人机(含微型)均需通过民航局 "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 注册,粘贴唯一二维码标识。未登记设备将被视为 "黑飞",面临扣押或罚款。例如,杭州一摄影爱好者因设备未登记航拍禁飞区,被依法教育并责令补办手续。

2. 空域报备

适飞空域(真高 120 米以下):需通过监管平台实时报送飞行数据;

管制空域(机场、军事禁区等):提前向空管部门提交飞行计划,附安全保障方案;

敏感区域(政府机关、铁路线路):部分城市要求额外向属地公安机关备案。

深圳某航拍团队因未报备飞行计划,在火车站附近拍摄时被民警依法制止,设备暂扣并接受安全教育。


三、法律红线: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责任

1. 行政责任

无证飞行或违规操作:个人罚款 5000-20000 元,企业最高罚款 50 万元;

干扰公共安全:在铁路、机场等区域 "黑飞",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

2. 民事责任

因坠机或数据泄露造成第三方损失需全额赔偿。如福建一飞手因操作失误导致无人机坠落,赔付伤者医疗费及误工损失共计 15 万元。

3. 刑事责任

非法拍摄军事设施:罗某因拍摄新型军舰获刑 1 年;

泄露国家秘密:李某因航拍雷达站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个月;

危害公共安全:操控无人机撞击电力设施可能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


四、技术防御与操作建议

1. 设备合规

选择内置电子围栏的品牌机型(如大疆、极飞),自动规避禁飞区;

避免改装设备,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信息安全

敏感区域拍摄数据需加密存储,禁止上传至公共平台;

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数据使用范围。

3. 风险规避

通过 UTMISS 系统查询实时空域状态;

购买机身险及第三者责任险(保额建议≥200 万元);

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五、典型案例警示

案例 1:诸暨王某在禁飞区航拍被处罚

2022 年 11 月,王某未经报备在诸暨某军事设施附近使用无人机拍摄,违反《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被处以行政处罚并没收设备。

案例 2:厦门李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案

2024 年,李某为博流量航拍某部队雷达站,视频涉及 "机密级" 事项,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个月,作案工具没收。


结语:敬畏规则,方能自由翱翔

无人机航拍的 "自由",建立在遵守法律与尊重安全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个人爱好者还是商业机构,都需树立 "资质先行、安全第一" 的意识。未来,随着 5G 与 AI 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监管将更加智能,但核心始终是保障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唯有敬畏规则,才能让科技真正赋能生活,而非成为隐患的源头。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