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丰泽科技斩获无人机螺旋桨快拆专利 开启行业效率革命新篇章
- 山西煤田地质物探测绘院斩获无人机倾斜摄影专利 开启矿山测绘智能化新征程
- 成都创新桥梁检测模式:无人机与无人船协同作战,效率提升超 50%
- 民用无人机企业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证哪家好?如何选择?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青岛首次 “国门利剑 2025” 海陆空联合执法行动: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一、行动背景与意义
2025 年 4 月 15 日,山东边防总站黄岛边检站联合前湾海事处、青岛海警、港航公安等多部门,在青岛近海海域开展首次 “国门利剑 2025” 海陆空联合执法行动。此次行动是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国门安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多部门协同作战,打击非法搭靠、违规登轮、走私偷渡等违法行为,保障青岛港的安全运营和国家海洋权益。
青岛港作为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口,2023 年货物吞吐量突破 7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 3000 万标箱,航线通达全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战略地位决定了海上安全的重要性。近年来,青岛海域走私偷渡等违法活动时有发生,对港口运营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此次行动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形势,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多部门协作,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
二、行动部署与实施
参与部门与设备:
执法力量:黄岛边检站、前湾海事处、青岛海警、港航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出动执法船艇 4 艘(包括边检 “37401”、海巡 “05709”)、警用无人机 3 架、水下机器人 2 台,执勤执法人员 50 余人。
技术设备:
警用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等设备,可实现高空巡查和实时监控,覆盖范围广,提升了侦查效率。
水下机器人:用于海底管线和水下设施的检查,确保港口水域的安全。
大数据核查系统:通过对船舶信息、人员数据的分析,精准识别可疑目标。
行动内容:
拉网式排查:对青岛港港池、航道、锚地及附近海域进行全面巡查,检查国际航行船舶 30 余艘次,重点排查非法搭靠、违规登轮等行为。
情景模拟演练:设置 “违法船舶海上逃逸” 情景,4 艘执法船艇相互配合,通过队形变换、水炮拦截等方式,成功逼停 “违法船舶”,并进行登临检查,模拟打击非法转运物品的行为。
联合执法机制:行动中,各部门加强协作,共享数据、情报、装备和警力,形成 “四共享” 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提升了对开放水域的管控能力。
三、行动成果与影响
直接成果:
查获案例:虽然具体查获数据尚未完全公开,但行动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排查,有效震慑了海上违法行为,维护了港口的正常秩序。
安全隐患排除:检查中发现并整改了部分船舶的安全隐患,确保了港口水域的通航安全。
长远影响:
提升防控能力:此次行动是青岛海域首次海陆空联合执法,标志着立体化防控体系的初步形成,为未来类似行动提供了经验。
强化部门协作:多部门联合行动加强了涉海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助于在未来的执法中形成更高效的合力。
维护国家利益:通过打击走私偷渡等行为,保障了国家税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四、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专家评价: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国强表示:“此次行动展示了我国在海洋执法领域的高科技应用和多部门协作能力,对于维护海上安全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海关缉私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国门利剑 2025’联合行动将持续推进,未来将加强与地方部门的协同,利用大数据和科技手段,提升打击走私的精准度和效率。”
未来计划:
常态化执法:此次行动是 “国门利剑 2025” 的开篇之作,未来将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保持对海上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技术升级:进一步引入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提升执法的智能化水平。
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走私偷渡等犯罪行为。
五、结语
青岛首次 “国门利剑 2025” 海陆空联合执法行动是维护海上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多部门协作和高科技手段,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提升了防控能力。未来,随着行动的常态化和技术的不断升级,青岛港将进一步筑牢海上安全防线,为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2025-03-15通号低空智能无人机首飞成功 开创西南峡谷地区智慧物流新纪元
-
2025-03-28北约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防空演习 聚焦自杀式无人机防御新挑战
-
2025-03-15飞宇无人机 "空中造林师" 赋能漓江生态修复 垂直运苗技术破解喀斯特地貌绿化难题
-
2025-03-31浙大仿生 AI 飞控系统突破复杂环境导航瓶颈 助力农业植保安全升级
-
2025-04-03东部战区发布《降妖除魔》无人机侦察视频 多维震慑展现 “全时域掌控”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