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俄国防部通报:乌军无人机袭击别尔哥罗德能源设施 致 9000 余用户断电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3 发布时间:2025-03-30

2025 年 3 月 29 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通报称,乌克兰军队于 28 日对俄别尔哥罗德州能源基础设施发动多轮无人机袭击,导致该州 9000 余户家庭陷入停电,部分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遭受严重损坏。这是近期俄乌边境冲突中,乌方针对俄本土能源设施的又一次 “定点打击”,引发外界对冲突外溢风险的担忧。


袭击细节:无人机精准打击关键电力设施

据俄国防部声明,当地时间 28 日,乌克兰无人机分批次对别尔哥罗德州内的俄罗斯国家电网下属 “别尔哥罗德能源公司” 设施实施袭击,目标直指高压输电线路与变电站。无人机攻击导致多条输电线断裂、变压器受损,进而引发区域性断电,受影响用户超过 9000 户。俄方指控称,此次袭击具有明显的 “蓄意破坏意图”,旨在通过瘫痪民用电力设施对俄边境地区施加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乌方此次行动并非孤立事件。俄国防部同步披露,28 日上午,乌军还使用美制 “海马斯” 高机动性火箭炮,对库尔斯克州的苏贾天然气计量站发动袭击,引发大火并导致该设施 “几乎完全被毁”。同一天,俄防空系统在萨拉托夫州上空拦截了 19 架乌克兰无人机,这些无人机疑似瞄准当地炼油厂等关键能源目标。


冲突升级:能源设施成双方博弈焦点

此次袭击发生在俄乌持续相互指控对方破坏能源设施的背景下。俄方指出,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宣称 “停止蓄意破坏俄能源设施”,但乌军在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边境州的攻击频次显著增加,违反了双方此前就 “保护能源基础设施” 达成的默契。事实上,自 2024 年以来,俄乌多次围绕能源设施展开 “报复性打击”:俄方曾在 2024 年 3 月对乌克兰哈尔科夫、第聂伯罗等地区的热电厂发动大规模无人机与导弹袭击,导致 70 万用户停电;而乌方则频繁利用无人机机动性优势,对俄边境地区的电网、变电站实施 “游击式攻击”。


分析认为,能源设施因直接关联民生与军事保障,已成为双方 “非对称作战” 的核心目标。别尔哥罗德州作为俄对乌前线的重要后勤枢纽,其电力系统若遭破坏,可能影响俄军后勤补给与边境防御部署。乌方选择此类目标,旨在通过 “低强度、高频次” 袭击消耗俄方资源,同时制造舆论压力。


局势影响:边境冲突外溢风险加剧

俄方对此次袭击反应强烈,称其 “严重违反国际法与平民保护原则”,并警告将采取 “对等措施” 回应。目前,别尔哥罗德州政府已启动应急供电方案,全力修复受损设施,但部分地区仍面临短期停电困扰。与此同时,俄防空部队在边境地区加强了对无人机的监测与拦截,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此次事件也凸显了俄乌冲突长期化带来的连锁效应。随着冲突转入 “消耗战” 阶段,双方对民用基础设施的依赖与脆弱性同步上升,而无人机等低成本武器的广泛使用,使得边境地区的 “非接触式对抗” 愈发频繁。国际社会担忧,若双方无法就能源设施保护达成有效约束,冲突可能进一步向平民领域外溢,加剧人道危机。


背景延伸:从 “硬对抗” 到 “技术博弈”

近年来,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乌方借助西方提供的侦察与攻击型无人机,多次渗透俄边境实施精准打击;俄方则依赖电子战系统与防空网络进行反制。此次别尔哥罗德袭击中,乌军无人机成功突破部分防空火力,显示其战术灵活性与技术迭代能力。然而,俄方通过及时通报与细节披露,试图向外界展示乌方 “袭击平民设施” 的 “激进立场”,为自身后续行动争取舆论支持。


截至发稿,乌克兰官方尚未对此次袭击作出正式回应。但分析指出,在西方持续军援背景下,乌方对俄本土目标的打击能力逐步提升,而俄方的 “以牙还牙” 可能引发新一轮边境报复循环。未来,如何在冲突中建立 “民用设施保护机制”,避免局势滑向失控,仍是俄乌及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


此次无人机袭击不仅是一次战术行动,更是俄乌长期博弈的缩影。当能源设施成为战场 “软肋”,冲突的 “平民化风险” 正持续累积。在双方均难取得决定性优势的情况下,管控边境冲突、防止人道危机升级,或许是避免局势恶化的唯一选择。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