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深圳首创 "空地一体" 城市救护体系 无人机 AED 打造 5 分钟生命救援圈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9 发布时间:2025-03-20

    在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的密林深处,一架搭载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的无人机正穿越树冠,精准降落在突发心脏骤停的游客身旁。这个看似科幻的场景,已通过深圳 "空地一体 生命至上" 城市救护项目成为现实。作为全国首个将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入公共急救体系的创新实践,该项目通过构建智能化空中救护网络,为超大城市应急救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构建三维急救网络

项目采用 "无人机 + AED + 数字平台" 的创新模式,在塘朗山、凤凰山等 5 个试点公园部署智能配送站,每个站点规划 30 个无人机降落点。市民只需扫描 "企鹅急救" 二维码,系统即可自动定位并调度最近的无人机,通过预设航线实现 5 分钟内 4 公里半径覆盖。技术团队特别开发了复杂地形适应系统,当遇到密林遮挡时,无人机可通过绳索锁降方式精准投放设备,确保救援不受地形限制。


数据显示,该系统单台无人机覆盖面积达 50 平方公里,相当于传统固定 AED 设备覆盖范围的 150 倍。在 2024 年的实测中,无人机从接警到抵达现场平均耗时 2 分 38 秒,较传统响应速度提升 60%,成功将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窗口从 4 分钟延长至有效干预阶段。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项目由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主导,联合腾讯 SSV 时光实验室、美丽深圳公益基金会共同打造。腾讯团队负责核心算法开发,通过 AI 路径规划和 5G 通信技术保障无人机高效运行;美丽深圳公益基金会提供设备及培训支持。这种 "政府主导 + 企业创新 + 社会参与" 的模式,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技术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同步建立了 "人防 + 技防" 双重保障体系。全市 8000 名城管一线人员接受了急救技能培训,形成覆盖公园、街道的应急响应网络。2024 年宝安公园的真实案例显示,经过培训的安保人员配合 AED 设备成功挽救心脏骤停患者,验证了 "人机协同" 救援模式的有效性。


城市安全新范式

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深圳 "5 分钟社会救援圈" 从平面向立体升级。通过整合无人机巡检、外卖配送等低空经济场景,深圳正构建多维度的城市安全防护网。目前,无人机 AED 系统已接入 120 急救平台,未来将与血液运输、消防救援等系统深度联动,形成智能化应急响应生态。


"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突破。" 深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在提升急救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社会成本。随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深圳计划将该模式向全市公园、社区推广,为建设韧性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深圳的实践为全国超大城市应急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当前我国 AED 覆盖率不足 1%,传统布点模式难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无人机 AED 系统通过动态响应和精准投放,有效破解了急救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北京、上海等地已启动类似试点,无人机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正迎来爆发期。


这场由科技驱动的 "生命保卫战",不仅展现了深圳作为创新之城的魄力,更预示着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 当低空经济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科技终将回归其服务人类的本质价值。在深圳,每一架掠过城市上空的无人机,都承载着守护生命的重量。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