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武汉低空经济再提速:24 条航线织就立体交通网,开启城市未来新维度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9 发布时间:2025-03-19

     2025 年 3 月 18 日,武汉江汉关广场樱花盛放,一场聚焦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布会在此举行。随着 24 条低空航线正式获批,武汉正以 “敢为人先” 的姿态,在城市空间重构与产业升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这不仅是武汉建设 “天空之城” 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进入规模化、场景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从 “18 条” 到 “24 条”:低空经济的武汉加速度

此次获批的 24 条航线中,载人航线 8 条、无人机航线 16 条,较 2024 年 11 月的 18 条试点航线新增 6 条。新增航线涵盖空中游览、训练飞行、物流运输等多元场景,如花博汇与汉南机场的转场飞行、汉口北低空港至武汉客厅的货物配送等。这些航线以 “一核两翼” 为布局 —— 以汉南通用航空枢纽为核心,向东辐射武汉都市圈,向西连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形成覆盖 500 平方公里的低空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天河江城低空快线的申报备受瞩目。未来,乘客有望乘坐亿航 EH216-S 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15 分钟内从天河机场直达江汉关,开启 “城市空中高速” 时代。该机型已获得全球首张载人 eVTOL 适航证,具备 250 公里航程与 200 公里 / 小时巡航速度,可满足短途通勤、应急救援等需求。


二、政策赋能:构建 “研发 - 制造 - 应用” 全链条生态

武汉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源于政策创新与产业生态的双重驱动。2024 年,武汉先后出台《关于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若干措施》,提供最高 1000 万元落户奖励,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截至 2024 年底,全市低空经济企业达 150 家,产业规模近 40 亿元,东湖高新区建成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


在发布会上,江岸区推出 “支持低空经济九条措施”,包括瞪羚种子企业 300 万元项目支持、优秀孵化载体 100 万元奖励,以及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同时,武汉城建集团与 50 余家企业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推动 “天空基建” 与 “城市治理” 深度融合。


三、技术突破:从 “会飞的工具” 到 “智慧的网络”

此次发布会上,多款 “武汉智造” 硬核科技集中亮相:

华测卫星 X500 无人机:载重 5 公斤,续航 58 分钟,搭载激光雷达与航测相机,单次巡检效率提升一倍;

第三代无人机应急指挥车:可同时调度千台无人机,突发响应时间压缩至 3 分钟,接入公安、消防系统;

无人机反制系统:追踪 200 架目标,实现精准迫降与航路监管;

EH216-S 载人飞行器:全球首个 “三证齐全” eVTOL,已在东湖樱园完成全球首飞。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低空安全与效率问题,更催生了 “低空经济 + 文旅”“低空经济 + 物流” 等创新模式。例如,河北江丰通航的 “飞行培训 + 文旅体验” 产品日均起降超 80 架次,既培育专业人才,又激活文旅消费。


四、未来图景:从 “试点探索” 到 “全域覆盖”

根据《武汉市空天地一体化项目建设总体方案》,武汉正构建 “三级跳” 发展路径:2025 年建成 400 套无人机机库,实现重要区域覆盖;2027 年中心城区全覆盖,推动无人机常态化应用;2030 年完成 1000 套机库部署,实现市域低空网络全域联通。


这一规划背后,是万亿级市场的广阔前景。预计到 2030 年,全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 2.5 万亿元,武汉则瞄准千亿元产业目标,重点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场景。正如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院长黄焕所言:“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飞行器竞赛,而是城市空间重构的深刻革命。”


结语

     当 24 条低空航线在武汉上空交织成网,一座 “天空之城” 的轮廓愈发清晰。从 “打飞的” 通勤到无人机送快递,从空中游览两江四岸到应急救援分秒必争,武汉正以制度创新、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书写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 “武汉范式”。这场 “天空革命” 不仅改变着城市的交通格局,更预示着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在不远的将来,低空经济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让 “天空” 真正成为人类拓展生活与生产空间的 “第四维度”。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