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仁院士提出空天地海时空智能新范式:开启测绘遥感智能化新纪元
- 顺达安科技突破无人机巡检技术瓶颈 红外夜视功能助力大型钢结构智能化检测
- 国产“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开启空中蜂群新纪元
- 2025“飞向北京・飞向太空” 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河北选拔赛在唐山盛大开幕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国网湖北与武大联合研发多无人机巡检系统:AI + 移动储能重构电力运维范式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申请的 “一种多无人机巡检轨迹和移动储能端调度巡检方法及系统” 专利(公开号 CN119937625A),标志着电力巡检技术迎来突破性升级。该专利通过三大技术模块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双重提升:
智能轨迹规划算法
采用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双 Q 网络(DDQN)算法,构建动态环境感知模型。无人机通过实时采集的地理信息、气象数据及设备状态,生成三维空间中的最优飞行路径。相较于传统路径规划算法,该模型可减少 30% 的重复巡检区域,并通过自适应调整规避高压电场干扰。例如,在复杂山区场景中,无人机可自主识别峡谷气流扰动,动态调整飞行高度至安全区间。
移动储能端智能调度
配套的移动储能端采用 “分布式充电 + 动态调度” 模式,通过车联网技术与无人机群实时交互。当某台无人机电量低于阈值时,系统自动调度最近的储能车前往指定位置,实现 “即停即充”。储能车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可支持单次充电满足 5 架次无人机的续航需求,较传统人工换电模式效率提升 4 倍。
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
无人机搭载的 4K 可见光相机、红外热成像仪及激光雷达(LiDAR)同步采集数据,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实时预处理。例如,激光雷达生成的三维点云模型可精确识别输电线路周边树木生长情况,结合红外数据预判导线接头过热风险,最终生成包含缺陷等级、处理建议的结构化报告。
该专利的创新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跨域协同能力
系统支持多机并行作业,通过 5G 专网实现无人机间数据共享与任务协同。例如,在多回输电线路交叉区域,无人机群可自动分配任务,分别对不同电压等级线路进行精细化巡检,同时通过动态组网避免信号干扰。
能源管理创新
移动储能端采用 “错峰充电 + 动态分配” 策略,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充电,在巡检高峰时段为无人机群供电。这种模式不仅降低运维成本,还可通过参与电网调峰获取额外收益。以武汉某试点项目为例,储能车日均充电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 25%,同时为电网提供约 10kW 的调峰支持。
安全冗余设计
系统集成多重安全保障机制:
通信冗余:采用 O3 图传与 4G 网络混合传输,确保在信号遮挡区域仍能保持稳定连接;
导航备份:融合北斗定位、视觉导航及惯性导航(INS),在 GPS 信号丢失时仍能实现厘米级定位;
应急处置:当无人机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触发 “就近机巢降落” 或 “紧急悬停” 指令,并通过移动储能端提供临时电力支持。
-
2025-04-02济宁发布临时空域管制通告 保障马拉松赛事空中安全
-
2025-04-06北京奥音贝科技突破声学探测技术瓶颈 超指向性波束形成专利重构无人机安防体系
-
2025-03-13两会聚焦低空经济:万亿新赛道如何安全起飞?
-
2025-03-24俄乌边境冲突升级:罗斯托夫州遭无人机集群袭击致 1 死,伏尔加格勒机场临时关闭
-
2025-05-12国家能源集团启动2025-2026年无人机巡视电力线路委托服务招标
-
2025-03-22多翼创新突破可配置标志降落技术 构建低空智能航行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