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仁院士提出空天地海时空智能新范式:开启测绘遥感智能化新纪元
- 顺达安科技突破无人机巡检技术瓶颈 红外夜视功能助力大型钢结构智能化检测
- 国产“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开启空中蜂群新纪元
- 2025“飞向北京・飞向太空” 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河北选拔赛在唐山盛大开幕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启用工业无人机运输 破解山岭重丘区施工难题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作为广东省 “十四五”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工程,全长 88 公里,途经揭阳市揭东区和梅州市丰顺县、兴宁市、梅县区,计划将现有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提升至 100 公里,预计 2026 年建成通车。该项目是广东首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高边坡、深路堑、隧道群密集,施工难度极大。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粤东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1. 在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中,工业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材料运输:针对陡峭边坡(如垂直高度近 30 米的三级边坡),无人机单次可吊运 60-70 公斤的隔离栅、混凝土等交安设施材料,往返仅需 5 分钟,单班运输效率较人力提升近 10 倍。
设备转场:对于重达 2800 公斤的补勘钻机,项目采用拆解后分批次运输的方式,单次吊运能力达 200 公斤,仅需 1 天即可完成设备转场,较传统人力搬运效率提升显著。
混凝土浇注:无人机搭载料斗,可精准将混凝土倾倒至基坑,10 分钟内完成单个隔离栅基础砼浇注,减少人工攀爬风险。
2. 核心技术参数
载重能力:工业级无人机最大载重达 200 公斤,可满足多数施工材料运输需求。
续航能力:配备多组电池循环充电,实现 “无限续航”,确保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
定位精度:采用高精度 RTK 定位技术,配合三维建模航线规划,运输精度误差小于 0.5 米。
3. 经济效益
人力成本:传统人工运输需 8-10 人协作,无人机运输仅需 2-3 人操作,人力成本降低 70% 以上。
工期优化:钻机转场时间从 3 天压缩至 1 天,关键工序工期缩短 50%。
安全保障:减少人工攀爬陡峭边坡的风险,项目自启用无人机以来,未发生一起因运输导致的安全事故。
技术亮点:“空地协同” 的智慧施工体系
1. 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项目引入 “无人机 + AI 算法” 的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自动任务规划:基于三维地形模型,系统自动生成最优飞行路线,规避障碍物和禁飞区。
实时监控预警: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红外传感器和视觉识别模块,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货物松动、电池电量不足),并自动触发警报。
数据闭环管理:运输数据(如飞行轨迹、载重记录)实时上传云端,形成施工日志,便于追溯和优化。
2. 多技术融合创新
能源补给:采用太阳能充电基站与移动充电车结合的方式,解决偏远山区电力供应难题。
集群通信:3 台无人机组成运输编队,通过 5G 网络实现多机协同作业,提升运输效率。
应急响应:遇突发天气(如暴雨、大风),无人机可自动返航至就近机巢,并启动备用运输方案。
结语:科技赋能交通强国建设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启用工业无人机运输,不仅是破解山岭重丘区施工难题的创新实践,更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随着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无人机运输将在更多复杂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
2025-03-102025 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重构:规范化发展迈入新纪元
-
2025-03-23气象科技赋能低空经济 福州开启 "天空 + 智慧" 新图景
-
2025-03-15时代星光战狼无人机构建森林智能防护网 科技赋能生态安全新防线
-
2025-03-22国网信通突破虚拟数字人交互技术 重构电力巡检作业范式
-
2025-03-20四川翼飞科技突破载重型无人机技术 开启行业应用新篇章
-
2025-04-05拓恒技术发布低空巡检无人机新专利:动态避障算法破解复杂环境作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