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知识

中国无人机应急救援企业分析与2024年行业招投标情况分析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1 发布时间:2025-03-27

无人机技术因其灵活性与高效性,已成为应急救援领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国家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无人机应急救援企业快速崛起。本文将从行业规模、企业结构、招投标动态及参与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全国无人机应急救援企业数量与结构分析

1. 行业规模: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

根据工信部《2024年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国注册的无人机相关企业超过2.3万家,其中专注于应急救援领域的企业约2100家,占总数的9%。这一增长得益于应急管理部《“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落地,明确提出要推动无人机在灾情监测、物资投送等场景的应用。


2. 国有企业:占比约18%,主导核心领域

国有企业凭借资源整合能力与政策优势,在大型国家级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国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共有国有企业约380家,主要分为两类:

央企分支: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航天彩虹无人机公司”,其研发的“彩虹-4”无人机已应用于森林防火巡查;

地方国企:例如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直属的“广东应急无人机救援中心”,负责粤港澳大湾区的灾害响应。


3. 民营企业:占比82%,驱动技术创新

民营企业数量约1720家,以技术迭代快、场景适配性强为特点。典型企业包括:

头部企业:大疆创新(推出“御3应急救援套装”)、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转型灾害监测);

垂直领域企业:如上海扩博智能专注于无人机灭火系统,四川腾盾科创研发水陆两栖机型。


二、2024年无人机应急救援招投标核心数据与案例

2024年,全国公开招标的无人机应急救援项目达860余项,总金额超75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4%。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 招投标领域分布

森林防火监测:占比40%,比如内蒙古林业局“森林火灾预警无人机采购”,预算1.2亿元,要求热成像精度≤0.5℃

洪涝灾害救援:占比25%,比如安徽省水利厅“防汛无人机集群系统”,需实现30架无人机协同执行堤坝巡检任务

城市应急响应:占比20%,比如深圳市“高层建筑灭火无人机采购”,要求载重≥50kg,抗风能力8级

医疗物资投送:占比15%,比如四川省卫健委“高原地区医疗物资无人机配送项目”,投标企业需具备海拔5000米飞行经验


2. 区域热点分析

东部沿海:以智能化、高端化需求为主,如浙江省“数字应急无人机平台”招标,要求集成AI灾情分析系统;

中西部地区:侧重耐候性与大范围覆盖能力,如甘肃省“祁连山生态保护区无人机巡护项目”明确要求续航≥4小时。


3. 政策导向型项目激增

2024年《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后,各地政府加速布局无人机应急救援基建:

国家级项目:应急管理部“天眼-2025”计划投入23亿元,采购2000架专业救援无人机;

地方试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启动“无人机应急救援30分钟响应圈”建设,首批招标金额达5.8亿元。


三、参与重大招投标的实战策略

1. 资质准备:

必需资质: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由民航局颁发);

《无人机应急救援企业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认证》;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针对高原、海洋等特殊环境项目)。


加分资质:

参与过省部级应急演练(如“应急使命·2024”联合演习);

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2. 技术方案设计:紧扣评分标准

性能参数优化:

某企业中标黄河防汛项目的关键技术指标:

抗风能力≥7级(招标要求为6级);

数据传输延迟≤50ms(行业平均为200ms)。


差异化功能开发:

针对云南山火招标,某公司增加“余火红外扫描模块”,使方案评分提升20%。


成功要素:

技术方案需与《应急救援无人机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41772-2023)逐条对应;

商务部分突出本地化服务能力(如在投标省份设立24小时运维中心)。


3. 资源整合:构建竞标生态圈

联合体投标:

2024年长江航道局“水上救援无人机项目”中,A公司(飞控系统)+B企业(5G通信模块)+C机构(海事救援经验)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

政企合作:

通过参与应急管理部的“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如无人机破窗灭火技术),提前锁定后续采购意向。


四、未来趋势与挑战

1. 技术融合加速

AI+无人机:灾害现场自动生成3D建模,救援路径规划响应时间缩短至10秒内;

卫星联动:通过北斗短报文实现无网络区域的无人机操控。


2. 监管体系完善

空域管理改革:2024年12月将试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简化审批流程,但要求企业接入国家监管平台(UOM);

数据安全:灾情数据需通过“应急云”平台加密传输,禁止使用境外服务器。


3. 国际市场拓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需求上升,如2024年印尼签署12亿元订单,采购中国消防无人机。


结语

无人机应急救援行业正从“工具替代”向“体系重构”升级。对于企业而言,需在技术研发、资质积累、政策研判三方面持续投入。建议新进入者优先选择区域试点城市(如雄安新区、深圳)的细分场景(如地下管网救援),通过“小步快跑”建立标杆案例,逐步向全国市场渗透。随着《“十五五”应急装备发展规划》的编制启动,行业有望在2025年突破千亿规模,成为低空经济的关键增长极。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