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生态环境部启动国家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 构建全域智能感知体系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1 发布时间:2025-03-27

2025 年 3 月 26 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向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跨越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转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整合无人机无人采样、全自动 "黑灯实验室"、生物多样性智能识别系统等创新装备,构建覆盖天地空的立体化监测网络,为精准治污、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顶层设计推动监测体系革新

作为首个系统性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的政策文件,方案明确提出 "三步走" 战略:2025 年完成国控站点智能化改造,2027 年建成生态环境监测 "智慧大脑",2030 年实现全要素监测数字化。方案同时配套《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攻关环保机器人、远程运维系统等核心装备,加速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

在空气和地表水监测领域,通过部署智能传感设备与边缘计算终端,国控站点将实现 "无人运维",现场维护频次和耗时预计降低 70%。手工监测环节则引入无人机集群采样系统,结合分区域建设的全自动 "黑灯实验室",可完成水质样品的智能分析,预计节约采样时间、人力成本及运输费用超 50%。江西九江等地的试点数据显示,无人机采样已成功解决复杂水域的采样难题,提升作业效率 3 倍以上。


生物多样性监测进入智能时代

针对传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依赖人工的局限性,方案创新性构建生态质量立体监测网络。通过部署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两栖爬行动物雷达等智能设备,结合 DeepSeek 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物种识别自动化。测试数据显示,系统对鸟类、哺乳动物等物种的识别准确率突破 85%,较人工观测效率提升 10 倍。

在声环境监测方面,新型智能设备不仅能实时采集噪声分贝数据,还可通过声纹分析区分机动车、施工机械等人为噪声与自然声源。这种精细化监测能力将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精准依据,助力打造宁静城市空间。


技术创新驱动治理效能升级

此次转型深度融合 5G、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起 "数据采集 - 智能分析 - 决策支持" 的全链条智慧体系。以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例,DeepSeek 大模型已实现空气质量预报精度提升 15%,水质异常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地方监测部门通过部署智能监管平台,成功识别排污许可异常企业超 2000 家,自动监测数据异常线索核查效率提升 40%。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提出的 "一口一码" 排污口管理系统,将通过卫星遥感与自动监控技术,实现排污口全生命周期追溯。结合生态环境数字孪生平台,可模拟污染扩散过程,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预案。


数智赋能开启绿色发展新图景

随着监测数智化转型的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正从 "被动响应" 转向 "主动防控"。未来,通过构建覆盖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的智能监测网络,将实现对重点流域、生态脆弱区等区域的动态监控。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表示,计划在 2025 年内完成 500 个国控站点的智能化改造,同步推进 100 个生态质量监测创新试点。

此次转型不仅提升环境管理效能,更将催生环保装备制造、环境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据测算,到 2030 年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突破 8000 亿元,相关技术服务产值有望达到 2.5 万亿元。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双轮并进,我国正加速构建数字生态文明的 "中国范式",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解决方案。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