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丰泽科技斩获无人机螺旋桨快拆专利 开启行业效率革命新篇章
- 山西煤田地质物探测绘院斩获无人机倾斜摄影专利 开启矿山测绘智能化新征程
- 成都创新桥梁检测模式:无人机与无人船协同作战,效率提升超 50%
- 民用无人机企业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证哪家好?如何选择?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中央空管办启动反无人机专项行动:技术防控体系构建与产业升级并进
2025 年 3 月,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空管办)针对无人机扰航问题密集出台政策,联合多部门部署专项防控措施,标志着我国低空安全治理进入体系化新阶段。此次行动以 "科技赋能、协同治理" 为核心,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完善法规体系、推动产业协同,构建 "空天地" 一体化反无人机防控网络,为保障民航安全与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政策驱动:应对无人机安全威胁的顶层设计
随着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黑飞" 扰航事件频发成为民航安全新挑战。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共发生无人机非法侵入机场净空区事件 137 起,导致航班延误超 500 架次。针对这一痛点,中央空管办近日印发专项措施,明确 "健全顶层协调机制、强化技术防控能力、深化联防联控" 三大方向,要求建立覆盖监测预警、识别处置、溯源追责的全链条防控体系。
政策亮点包括:建立地方政府牵头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将无人机管控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修订《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机场周边禁飞区范围及违规处罚标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反无人机技术研发,重点攻关雷达探测、电子干扰、AI 识别等核心技术。
二、技术突破:构建智能化防控体系
在技术层面,中央空管办推动 "全频谱覆盖、全流程管控" 的技术解决方案。以雄安新区试点为例,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空管监视防护系统通过静电探测与反向接管技术,实现对 "低慢小" 目标的精准识别与主动控制。该系统融合雷达、光电、无线电监测等多源数据,配合 AI 算法实时分析飞行轨迹,可在 5 秒内完成威胁评估并启动反制措施,成功将机场周边无人机非法入侵事件降低 82%。
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技术布局:联创光电研发的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已在多个机场试用,单套设备可同时拦截 10 架目标;历正科技通过认知无线电协议解析技术,实现对无人机电子指纹的精准识别,误报率低于 0.3%。据测算,2025 年国内反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突破 12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5%。
三、产业协同:打造安全与发展双引擎
此次专项行动注重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中央空管办联合工信部、科技部成立低空安全产业联盟,推动 "政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目前,全国已建成 8 个反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孵化企业超 200 家,形成从核心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在市场应用端,反无人机技术正从机场安防向智慧城市、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拓展。例如,杭州亚运会期间部署的 "西湖云安" 系统,通过无人机群协同防控,实现赛事场馆周边零扰航记录。物流企业则探索在无人机配送中嵌入电子围栏技术,确保飞行路径合规可控。
四、未来展望: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新范式
随着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反无人机技术将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中央空管办规划到 2027 年实现全国机场反无人机系统全覆盖,并逐步向铁路、能源等重点领域延伸。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多技术融合,如 5G 通信与无人机反制系统的深度协同;二是智能化升级,AI 算法实现威胁预判与自主决策;三是绿色化转型,开发低功耗、可移动的反制设备。
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反无人机技术不仅是安全防护的盾牌,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当技术防控体系与产业创新生态形成良性互动,我国有望在全球低空安全治理领域树立 "中国标准",为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
2025-03-29航翼无人机斩获电力巡检路径规划专利 以 AI 算法驱动电网检测效率革新
-
2025-03-20智洋创新突破多机场无人机协同技术 国网跨省巡检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
2025-04-05阿罗斯发布自动收桨无人机停靠平台专利:破解密集场景自主运维难题
-
2025-04-01青岛崂山绘就低空经济新蓝图 中科星图低空云总部落户开启 “天空经济” 新篇
-
2025-03-28大疆发布 DJI Power 2000 全场景户外电源 开启低空经济与露营生态新纪元
-
2025-03-17欧盟无人机安全新规落地:区块链芯片成强制标配,2026 年开启全域数字化监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