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丰泽科技斩获无人机螺旋桨快拆专利 开启行业效率革命新篇章
- 山西煤田地质物探测绘院斩获无人机倾斜摄影专利 开启矿山测绘智能化新征程
- 成都创新桥梁检测模式:无人机与无人船协同作战,效率提升超 50%
- 民用无人机企业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证哪家好?如何选择?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中央空管办亮剑无人机扰航:构建 “天空防护网” 守护民航安全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但 “黑飞”“扰航” 等问题也随之频发。2025 年 3 月 14 日,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布专项措施,针对无人机干扰民航航班运行问题,提出 “全链条防控、多部门协同、技术赋能” 的综合治理方案,标志着我国空域安全管理进入新阶段。
一、扰航事件频发倒逼政策升级
数据显示,仅 2024 年,全国就发生无人机非法进入机场净空区事件 300 余起,导致多架次航班延误、备降。例如天津某机场曾因无人机干扰连续两日停飞,造成 3000 余名旅客滞留。此类事件不仅威胁航空安全,更暴露了监管盲区。
中央空管办此次专项行动直击痛点,明确将 “健全顶层协调机制、强化地方联防联控、提升技术防控能力” 作为三大核心方向。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无人机飞行需实名登记并提前申报,违规者最高可处 1 万元罚款并没收设备,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二、多维防控体系筑牢安全屏障
制度创新:构建四级监管网络
中央空管办牵头建立 “国家 - 省 - 市 - 县” 四级联动机制,首次将无人机管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通过细化公安、民航、工信等部门权责清单,实现从生产销售到飞行监管的全链条覆盖。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防控矩阵
在监测端,多地已部署超声波探测仪、雷达等设备,结合 AI 识别技术实现对无人机的精准定位;在处置端,电子围栏、激光干扰器等反制手段可实时切断非法飞行链路。杭州某区试点 “西湖云安” 平台后,异常事件发现率提升至 90%。
全民共治:织密安全意识网
专项行动配套开展 “安全飞行万里行” 宣传活动,通过短视频、线下讲座等形式普及法规。北京、上海等地已建立无人机飞行申报 APP,实时更新禁飞区信息,为合法飞行提供便利。
三、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方案
面对无人机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我国的治理思路具有国际借鉴意义。相较于美国侧重军事反制、欧洲推行严管政策,中国方案更强调 “疏堵结合”:一方面通过《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探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另一方面设立 500 亿专项基金扶持无人机物流、巡检等创新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正加速构建 “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平台”,计划 2025 年底前实现全国机场周边 100 公里范围内无人机动态监控全覆盖。这一系统将整合军方、民航、气象等多源数据,为无人机合法飞行开辟 “空中走廊”。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专项措施的落地对无人机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短期内,部分违规企业将面临洗牌,但长期来看,规范化管理将释放低空经济潜力。据预测,到 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正如中央空管办负责人所言:“我们既要守护万米高空的安全,也要为创新发展留出空间。” 这场 “天空保卫战” 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社会治理智慧的体现。唯有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协同,方能让无人机真正成为 “会飞的生产力”,而非 “隐形的空中杀手”。
-
2025-03-06国际无人机领域最新动态速览
-
2025-04-08南方电网突破无人机勘测瓶颈 建筑物识别精度提升 30%
-
2025-03-12杭州临平首条校园无人机外卖航线试飞成功 16 分钟实现 "11 公里空中送餐"
-
2025-04-02河南梦知趣科技创新水上救援装备 液压调节技术破解复杂水域救援难题
-
2025-03-23中航成都无人机突破测控信号捕获技术 创新算法破解复杂环境通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