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仁院士提出空天地海时空智能新范式:开启测绘遥感智能化新纪元
- 顺达安科技突破无人机巡检技术瓶颈 红外夜视功能助力大型钢结构智能化检测
- 国产“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开启空中蜂群新纪元
- 2025“飞向北京・飞向太空” 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河北选拔赛在唐山盛大开幕
联系人: 杨女士
手机: I86-2967-566I
电话: I86-2967-566I
邮箱: xingjizhiyi@admin.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东路33号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院内办公楼4层
王倩倩——中国无人机领域的“破局者”
在这场震撼世界的无人机表演背后,有一位灵魂人物——王倩倩女士。她是河南豆丁智能科技的创始人,怀揣着对无人机技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一路披荆斩棘,在行业内闯出一片天地。同时,她还是中国航空航天模型国家二级裁判员、河南省人社局人机职业技能专家,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无人机领域当之无愧的权威。
值得一提的是,王倩倩女士曾先后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航空学院和嵩山少林职业技术学院国防教育学院担任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执教老师。她将自己在行业内的实战经验融入课堂,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无人机技术知识,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此次,她带领5名在读大三学生奔赴越南,投身这场意义非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项目。在现场,她与学生们并肩作战,从无人机起飞前的调试到飞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再到图案变换的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谛。
产教融合:打造无人机人才培养“摇篮”
中国无人机产业之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离不开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专业人才基础。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航空经济先行区及引智试验区,为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2017年起,王倩倩团队便与河南多家职业技术学院展开深度合作,围绕产学研用共同开发无人机技术应用领域的教学与实践课程。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行业实践之间的壁垒,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在王倩倩团队的指导下,学生们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这一合作模式已培养出数千名无人机技术应用专才。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无人机产业的各个领域生根发芽,有的成为了无人机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有的投身于无人机表演行业,用创意和技艺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还有的活跃在无人机应用服务领域,为农业、测绘、物流等行业提供专业支持。这些人才成为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中国无人机:从“秀场”到“产业生态”的华丽蜕变
近年来,中国无人机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每一次表演都是一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视觉盛宴,更是中国科技与文化输出的成功实践。从国内城市地标的灯光秀到国际大型庆典的表演,中国无人机表演团队用精湛的技术和创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无人机的魅力与实力。
随着全球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无人机产业正从单一的表演展示迈向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从绘就蓝图逐步走向产业生态的成熟。中国在这一万亿级市场中,不仅拥有强大的无人机制造能力,还构建了完备的产业体系。从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机组装调试,从软件系统开发到应用服务拓展,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合力。
此次王倩倩团队助力越南创造无人机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不仅是中国无人机产业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中国无人机人才培养成果的生动展示。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升级,中国无人机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我们将看到更多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产品飞向世界各地,在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将看到更多中国无人机表演团队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用科技与艺术的力量传递中国文化,让世界见证中国无人机的无限可能!
-
2025-05-13海鹰航空推出智能吊具黑科技:重构无人机载荷调节范式
-
2025-03-26航空工业集团 TP500 无人机 2002 架机完成首飞
-
2025-03-26黄浦江夜空绽放科技之光 800 架无人机为上海帆船公开赛造势
-
2025-04-08武汉星旗科技突破巡检无人机云台控制技术 双摄像头协同算法提升复杂场景巡检效率
-
2025-03-26海南低空经济示范园正式运营 开启智慧农业与科技教育新篇章
-
2025-04-19无人机+人工:公明街道禁种踏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