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知识

都2025年了,怎么还有人问无人机吊运施工怎么办许可证?应该问怎么办合格证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17 发布时间:2025-03-23

在低空经济高速发展的 2025 年,无人机吊装施工已成为建筑、物流等领域的标配技术。然而,仍有从业者执着于 "怎么办许可证" 的过时提问,暴露出对行业政策迭代的认知滞后。本文将深度解析 2024 年新规实施后的制度变革,系统梳理无人机吊装施工企业的合规路径。


一、政策新规:从 "许可证" 到 "合格证" 。

自 2024 年 1 月 1 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施行以来,无人机运营资质体系发生结构性变革:

名称变更:原 "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 统一更名为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监管升级: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将无人机按重量划分为微型(≤0.25kg)、轻型(≤4kg)、小型(≤25kg)等六类

豁免条款:最大起飞重量≤150kg 的农用无人机常规作业,无需取得运营合格证(仅对于个人自用而言,企业商业运营还是需要办理的)

处罚加重:无证经营最高罚款 50 万元,个人违规飞行面临 2 万元以下处罚


二、核心资质要求:企业与人员的双重准入门槛

1. 企业资质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明确包含 “无人机吊装” 或 “航空运输服务” 等内容,确保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由民航局颁发,需通过企业运营体系审查,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设备维护规范等。

行业特定资质:建筑领域需符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并完成备案;物流领域需满足《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相关要求。


2. 人员资质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操作人员需通过民航局认可的培训机构考核,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涵盖理论考试、实操飞行及应急处理能力认证。

特种作业资格证:若涉及吊篮等特种设备吊运,需额外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证明其掌握高空作业安全规范与设备操作技能。


二、办理核心流程

1. 设备认证

提供无人机型号合格证、适航证明,吊运设备需通过载荷安全检测(如抗风能力、紧急制动系统测试报告)。

2. 运营合格证申请

在线填报:登录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 提交企业信息、无人机型号清单、驾驶员资质证明等材料。

3. 空域申请

划定作业区域: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空管信息服务系统”(UTMISS)提交飞行计划,标注施工范围、高度、时段。若涉及禁飞区(如机场、军事区域周边),需提前向军方或民航部门申请特殊许可。

空域协调:通过当地空域管理部门或“飞行服务站”(FSS)完成审批,通常需5-15个工作日。

4. 安全评估与方案提交

施工安全计划书:包含无人机吊运路线图、应急处理预案(如设备故障、坠毁风险)、地面人员疏散方案、安全评估报告、保险单(最低保额通常为100万元)、施工时间表及负责人联系方式等。

环境影响评估:对噪音、电磁干扰、坠落物影响等进行分析,需第三方机构出具评估报告。


三、特殊情形处理

跨区域作业:需向作业涉及的所有地区空管部门分别申请,或通过国家空管委协调统一空域。

夜间或复杂气象作业:需额外提交照明方案、气象监测设备证明,并配备双操作员。

超视距飞行(BVLOS):需申请“超视距运行许可”,并配备实时监控系统与雷达避障设备。


四、违规风险与合规建议

无证作业后果

罚款:个人最高10万元,企业最高50万元。

刑事责任:若造成重大事故,可能触犯《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


合规建议

定期更新无人机软硬件,确保符合最新安全标准。

建立飞行日志,记录每次作业的GPS轨迹、设备状态。

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与财产险,覆盖吊运物品损失风险。


五、未来趋势与政策前瞻

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细化,未来可能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微型吊运无人机(载荷<5kg)或简化审批流程;

大型作业(如建筑构件吊装)需接入国家无人机监管平台,实现动态数据监控。


结语

2025 年的无人机吊装施工领域,"许可证" 思维已成为历史尘埃。企业唯有构建 "资质数字化、设备智能化、监管动态化" 的三维合规体系,才能在低空经济蓝海中把握先机。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与智能合约技术的深度应用,资质办理与飞行监管将实现全链条自动化,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