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I86-2967-566I

全国互联 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

专业负责高效,让资料递交等繁琐流程变得 SO EASY!

行业新闻

台军无人机 “扩军” 遭致命质疑:技术代差、训练空心化与作战体系崩塌

作者:星际之翼点击:2 发布时间:2025-04-27

2025 年 4 月 26 日,台防务部门宣布 17 个后备部队将接收 850 架微型无人机,并在义务役士兵训练中新增无人机操作科目。这一被岛内绿媒炒作成 “台海救命稻草” 的举措,却被军事专家揭露存在技术代差、训练体系形同虚设、作战体系支离破碎三大致命缺陷。有分析指出,台军此举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其所谓的 “无人机作战能力” 在解放军面前不堪一击。


一、技术代差:玩具级装备难敌大陆 “降维打击”

台军此次采购的 MK-450 微型无人机,由台湾雷虎科技生产,标称作战半径 15 公里、续航 30 分钟,仅相当于民航客机滑行时间。军事专家郑剑指出:“这种玩具级装备连解放军营级指挥部都突不破,更别提应对东风导弹饱和攻击。” 更讽刺的是,台军宣称 “去红色供应链” 的 MK-450,其电池仍依赖日本 TDK 公司供应,而 TDK 的稀土原料 80% 来自中国大陆。

与大陆相比,台军无人机技术差距堪称代际。解放军东部战区列装的 “蜂群 1 号陆战车”,3 分钟内可发射 48 架察打一体无人机,单架携带 3 枚精确制导弹药,打击误差小于 2 米。而台军引以为傲的 “剑翔” 反辐射无人机,2024 年实际射程测试仅达标称值的 62%,其民用级 GPS 模块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定位误差可能超过 3000 米,根本无法命中移动目标。

在无人机蜂群技术领域,解放军已实现百架无人机自主编队,而台军至今未解决无人机与预警机的通信加密问题,指挥系统仍使用 20 年前的无线电频段,解放军电子战部队只需按下按钮,就能让所有无人机集体失联。


二、训练体系:从 “教员荒” 到 “民用经验误用” 的荒诞现实

台军无人机训练体系的脆弱性在此次扩军中暴露无遗。原本规划招募 7 位专业教官,最终却只能从民用航拍团队甚至婚庆公司聘请人员。岛内无人机爱好者揭露:“教员连热成像镜头在沙尘暴环境下的校准都不了解,就敢教导士兵去展开巷战。” 更离谱的是,台当局将考取民航无人机执照与 “战时优先动员” 挂钩,导致报名者中出现大量婚庆公司操控师 —— 他们擅长的是在婚礼上撒花瓣,而非识别装甲车热源。

义务役士兵的训练更是流于形式。台海军陆战队士兵在社交平台哭诉:“训练时用大疆民用机,打仗却要拿命去填。” 暗中调查显示,所谓 “战时动员名单” 竟包含幼儿园无人机兴趣班儿童,引发民众质疑:“难道要培养孩子当炮灰?”

相比之下,大陆无人机训练体系已形成 “院校培养 + 部队实训 + 实战检验” 的完整链条。解放军无人机操作员需经过 6 个月理论学习、3 个月模拟训练和 2 个月实飞考核,且每年参与至少 2 次联合军演。


三、作战体系:“蜂群战术” 沦为镜花水月

台军宣称的 “蜂群战术” 在现实中遭遇三重困境:

指挥协同失效:台军无人机部队分属陆军、海军、后备役等多部门,缺乏统一指挥体系。2024 年 “汉光演习” 中,无人机与地面部队协同失误导致 3 架 “锐鸢 1” 型无人机坠毁。

通信链路脆弱:台军无人机依赖传统无线电通信,抗干扰能力极差。2023 年金门无人机事件中,台军士兵因无法与无人机建立稳定连接,竟用石块 “反制” 大陆民用无人机。

后勤保障缺失:台军无人机维护依赖境外技术支持,2023 年 “锐鸢 1” 型无人机因导航系统故障连续坠毁 11 架,却因缺乏备用零件导致维修周期长达半年。

反观大陆,已构建 “空天地一体化” 作战体系。解放军的 “忠诚僚机” 可通过 5G 与卫星通信融合技术,在强电磁干扰下保持通信稳定,实现千架级无人机集群调度。


四、专家警示:850 架无人机的 “政治秀” 与民生代价

军事专家指出,台军此举本质是 “以武谋独” 的政治操弄。850 架无人机耗资超 200 亿新台币,相当于全台低收入户 3 年救济金,或停建 4 条台北捷运线。更严重的是,台军将义务役训练时间压缩至 4 个月,导致士兵刚熟悉操作就退伍,形成 “年年训练、年年归零” 的恶性循环。

“这种‘用玩具对抗现代化军队’的做法,注定是螳臂当车。” 郑剑强调,大陆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形成 “代差碾压”,台军即便装备数万架无人机,也难以改变 “台独必败” 的结局。

相关标签:
推荐新闻
推荐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I86-2967-566I

上班时间

周一~周五:9:00~18:00

公司电话

I86-2967-566I

二维码
线